大闸蟹产业:从小众珍馐到餐桌主流产业升级新篇章
在中国,大闸蟹曾一度被视为高端餐饮领域的专享美食,然而近年来,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、养殖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大闸蟹已逐渐走出小众圈子,成功迈向餐桌主流。本文将深度剖析这一传统产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,并前瞻其未来发展蓝图。
时间:2017.08.31 浏览:25463次
日历不知不觉翻至8月末,日渐清凉的天气告诉我们,秋天真的来了。秋天每到这个金桂飘香的时节,一种霸气的生物便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珍馐之味。打开满是橙红色蟹黄的蟹壳,蘸些姜醋,吮吸膏黄,一口醇香滑入齿喉,那绵长的回味,仿佛吞了一整个秋……说到底,好吃且逼格高呗!可是,每年许多慕名大闸蟹的食客都或多或少会陷入大闸蟹的逼格误区,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下!
1. 产地
好的蟹离不开良好的品类和生长环境。好的产区如水深在2米左右,水的透明度高,湖底的温度适宜,适合蟹生长。西湖水深较深,就以养殖鱼类为主了。同理,太湖的洋圩港、洪泽湖的湖心,也出产高质量的大闸蟹。说到湖蟹的特点,在于金爪、黄毛、青背、白肚。另有肉质鲜中带甜,黄膏流油。
不过,蟹季前后,这些词的高频出现,已经让人审美疲劳。
没吃过足够多的蟹,凭借笼统的描述来体会阳澄湖蟹的滋味不容易。很多蟹商号称在阳澄湖拥有数千亩的水面,然而实际又是如何?阳澄湖总养殖面积约3.2万亩,今年产量不过2000多吨,而主要电商的“阳澄湖蟹”一年可卖几十万吨。
无论是阳澄湖蟹还是太湖蟹,好蟹有限且价高,且优质货源多被各地的高级酒店、高端客户、精品超市等控制,阳澄湖边也不一定能吃到阳澄湖里的蟹。那些券面价格超过千元,实际两三百就可到手的“阳澄湖大闸蟹礼盒”,不仅产地存疑,分量不足也是常事,消费者以为有了性价比,实际这些蟹的成本很低,被蟹商赚取暴利才是事实。
请记住,正宗好蟹一分价钱一分货,在电商时代亦是如此。
洗澡蟹也是坊间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,说有蟹农从外地购入蟹,放入阳澄湖养一段时间后再出货成阳澄湖蟹赚大钱。不过,经实地走访了解,现在在阳澄湖当地实际很少有人会这样做,原因是经济上并不划算。
目前阳澄湖的大闸蟹放养密度决定了已没有冗余空间给外来蟹“洗澡”,况且洗个澡不会对蟹的品质产生实质变化,在正宗阳澄湖大闸蟹靠质定价的市场规律下,给外来蟹洗澡没什么太大的利润空间。就算有人进行产地伪装,也不必费那么多事,蟹的“更名改姓”,并不需要这么复杂。
2. 河蟹
除了产地,养殖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大闸蟹的质量。除了常见的湖泊养殖(河/湖蟹)、池塘养殖(塘蟹),还有稻田、网箱、工厂养殖。
河蟹/湖蟹,生长于活水,带自然腥味,内里干净,肉质鲜美。
塘蟹,生长于死水,带泥土异味,腹背比较黑,腮脏色黑。
过去判断蟹的产地只能依靠眼鼻口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,现在有学者用顶空固相微萃取-气质联用(HS-SPME-GC-MS)及电子鼻(E-Nose)香气分析技术分析不同产地的大闸蟹,通过对比,研究人员发现河蟹和塘蟹的差异还真的挺大,塘蟹中可以检测到藻类产生的土腥味化合物和类似蘑菇的泥土气息。
注意了,只要是属于某湖地区水系的螃蟹,卖到市面上,不加区分都可能叫做“某某湖螃蟹”。
3. 重量
蟹的价格往往随着重量增加呈几何增长。
蟹大显示着强壮,中华“送礼有面子大法”,进一步炒高了“四两半”之类大蟹的价格。然而蟹一定越大越好吗?部分螃蟹壳大体重但是内里空虚,满心欢喜以为买到好蟹的我们打开一看发现壳里空空如也,好不失望.
所以好的蟹更重要的是肉质饱满。加之今年夏季炎热,多地发洪水,螃蟹脱壳困难造成体型偏小,选蟹时不需要坚持体型大,选到饱满的蟹更加重要。买蟹的时候,还需注意捆绑的绳子。正规商家绑蟹的棉绳往往只有一钱重,但由于市场不规范,部分商家钻空子,蟹绑好了称重三两半,绳子就重一两半。